短短兩天,我走在台北永康街看到匯率電視上,「32」這個關卡就被台幣輕鬆突破——新台幣兌美元狂升 8 %,寫下近 30 年來最猛的升值紀錄;這時候,美元指數(DXY)從 4 月初一路往下掉了超過 7%,連老練的外匯交易員都直呼「太刺激」了!
這場大震盪背後有好幾個原因:台灣半導體 Q1 表現亮麗、壽險資金對沖、還有美國新一輪關稅讓資金轉往亞洲貨幣。
接下來,就讓我用「小資投資人」的視角,陪你一起走過這場匯率大冒險,學會怎麼在劇烈波動中站穩腳步。
開場就爆衝:兩天暴升 8% 的震撼
48 小時內,新台幣直接衝破 30.15,外匯櫃檯擠滿換台幣的人,銀行甚至開起數位排隊系統,怕現場人潮太多爆掉。
仔細想想不對啊,一般不是有央行控制我們的匯率嗎? 而央行只淡淡說了句「動態穩定」,但市場解讀這句話,就是默許升值啦。
圖/ 國泰世華
一、我怎麼跟匯率有了交集?
我是念機械的,對各種「線圖」超有興趣。看到美元對台幣的 K 線圖像坐雲霄飛車,我立刻把正在學的 AI 項目放一邊,跑去查匯率。結果發現台幣居然是這波亞洲最強的貨幣之一!
去年我在泰國住二個月,帶的是台幣,現在台灣,我四月到台北九份享受小鎮風情;五月又到高雄吃海鮮。每到一站,我其實都是加密貨幣收益換台幣,而加密貨幣其實就是對標的就是美金。
所以美金下跌,我可以換的台幣就變少了,這波雖然還不用省吃儉用,但匯差真的會影響生活。
二、台幣為什麼突然變成主角?
1. 外資、壽險、出口商一起動手
- 外資回流:因為美國加稅、股市不穩,很多資金轉向亞洲,像是投進台積電、聯發科,變成一波美元換台幣的潮流。
- 壽險業急著補避險:台灣壽險公司手上有超過 7,600 億美元的外幣資產,過去很多都沒避險,這次匯率大波動,逼得他們趕緊調整。
- 出口大廠拋美元:像半導體公司怕匯率升值影響利潤,趕快把手上美元換回台幣,形成一波接一波的拋匯潮。
2. 政策與政治的推動
央行總裁楊金龍緊急開記者會強調「美國沒要求升值,大家不要緊張」。
三、美元怎麼突然這麼弱?
2025 年 4 月 2 日,美國一口氣對各大出口國加徵 10% 的關稅,川普還喊出「解放日」,推出大範圍的貿易限制政策,結果引爆全球股市大跌,連美股自己也中箭。
關稅引爆信心危機
資金開始逃離美元,DXY 暴跌 3%。德銀更說這是一場「信心危機」。
而臺灣也被點名:美國指控台灣對美的總體關稅負擔高達 64%,所以對台灣商品加徵 32% 的對等關稅。
在這種不穩定時期,照理說資金會流入美國國債這類「避風港」,但這次卻相反,美債收益率還反彈了,說明信心真的出了大問題。
四、我該怎麼應對這樣的波動?
其實重點在於,這到底是短期事件,還是長期趨勢?不管怎樣,我們能做的,就是在變動中穩住自己。
一般人可以怎麼做?
- 準備三層保護:除了台幣,也可以持有一點日圓、韓元,平常出國也用得到。
- 配置避險資產:黃金 ETF、比特幣、全球型 ETF 等等。
- 設定好策略:擔心的話就設好停利停損,至少比放著不管好。 延伸閱讀:
- 比特幣:數位黃金的未來?如何守護你的財富!
- 2025 台灣人最適合的加密貨幣交易所:MAX 使用指南
- Binance 幣安交易所交易指南:
現貨、槓桿、閃兌、合約、網格、手續費
五、台灣會不會變成「第二個日本」?
以前也發生過美國資金大逃走的事。
1981–1985 年,因為美國政策導致美元飆升,美國對外貿易逆差超大。
1985 年 9 月日本、德國等五國,在紐約廣場飯店簽了「廣場協定」,決定聯手讓美元貶值,因會場在 紐約廣場飯店(Plaza Hotel) 得名。
五國協調在外匯市場「有秩序」賣美元、買入日圓與馬克,結果美元對日圓從 240 跌至120 ;對馬克亦貶值近四成。資金不停湧入日本,房價股價狂飆,最後泡沫破掉,進入「失落的 30 年」。
那 2025 的台灣會不會也重演這一幕呢?
台灣跟當年日本不一樣的地方:
面向 | 日本(1985–1990) | 台灣(2025) | 評估 |
---|---|---|---|
經濟結構 | 出口為主、靠大企業 | 出口比重大,但 AI 和半導體全球話語權強 | 升值會影響,但不至於垮 |
金融自由度 | 剛開放,資金狂湧 | 早就自由,監管也到位 | 有控制熱錢流動的能力 |
房地產 | 狂借錢炒房 | 有實價登錄、房地合一稅等機制 | 高價但不易炒作 |
政策手段 | 大撒幣救經濟 | 財政保守、靠民間投資 | 不容易泡沫化 |
所以重點是政策。如果央行讓升值慢慢來,並搭配管制避免炒作,就有機會走向「技術升級」的路線。台灣也有不少優勢:外匯存底高、投資體質健康、房貸管理嚴格,跟當年的日本完全不同。
但還是有三件事千萬不能做:
- 不要太寬鬆:大升值後又狂降息,容易讓錢亂流動,反而有泡沫風險。
- 不要擋創新:限制資金進來,會讓高科技產業失去動力。
- 要注意公平:升值讓進口變便宜、出口難做,政府要幫轉型產業和受影響勞工,不然社會會有斷層。
心得 & 結語:把風險寫成自由
這波匯率升跌不像一支單音笛,而是像一場交響樂——資金流動、政策博弈、市場情緒交織在一起。
我學到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:面對不確定時,用最小的行動對應最大的風險。你擁有的知識和思考方式,就是你最穩的資產。
夢想可以比麵包大;即使匯率像刺蝟一樣冒著尖刺,我們還是能用穩定的姿態,把波動變成選擇,把風險轉為自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