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開始設計網站之前,你應該要思考二件事情。一是什麼功能的網站、二是什麼主題的內容。簡單來說,你的網站要怎麼做? 內容是什麼? 服務的人是誰? 網站方向?
這個系列文章「如果你對中年男子如何用一個網站創造 13 萬被動收入」,雖然要分享的是創造被動收入,但是你還是需要自己決定選擇方向。
主題很重要,因為它決定網站讀者是哪群人,喜歡什麼風格,如何變現等等重要的問題。但是做出「對」的選擇,坦白來說並不容易。就像是我們第一次談戀愛就要選一個「對的」對象結婚,這決定不只很困難,還讓人感覺壓力很大。
所以大叔建議你應該要慢一點決定,給自己一點時間和空間,多看看別人的網站,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經驗累積,你才有足夠的智慧做出更正確的決定。
所以開始前,我們來認識一下我們是怎麼做選擇的。
如何做「對」選擇?
做「對」選擇很難,原因是通常我們會在選擇的當下,做一個安全簡單或是立即有利的選擇。例如,走路的時候,我們往往跟著人潮移動,所以當我們遇上不懂或是不清楚的事情時,就很難做出正確的決定。
大叔提供一套簡單而清晰的選擇邏輯系統:「結果、後果、過程」,如果我們可以在做選擇之前,就先搞懂這三件事情,一定可以幫助我們做出更好的決策。
小時候,讀書、選科系,可能是父母不經意說出的一句話:「讀這個比較有出路」、「當醫生好」或是「台積電是台灣的未來」,簡單來說,讀書讓你有機會獲得這些「結果」。
但是你離結果如果還有 10 年以上,那誰能知道未來會怎麼發展,所以「後果」不明。加上你讀書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期望,那「過程」感覺很差。
親愛的, 25 歲前的你,選擇可能來自家人或是朋友的建議,雖然可能和你的想法相左,但為了不破壞家庭或是關係的和諧,你選擇了安靜。
25 歲後的你,大叔希望你可以開始試著思考自己人生的方向,別人的建議可能是出自好意或是過去他們的經驗,但路是自己走的,最終負擔成本的其實也是自己,趁年輕有多點犯錯的空間,學習遇到牆的時候,知道這條路不通,懂得後退也從錯誤中學習成長。
做「對」選擇很難,因為我們沒有足夠的智慧和經驗來判斷「結果、後果和過程 」,加上時間會變,其實這三件事情也會變化。
我們能做的只是在「當下」做出適合的選擇,這樣就好了。嘗試、改進和學習,才是不斷成長的關鍵。
4 個幫助我們選擇的動機
印度哲學指出人類有 4 種動機 :「愛、責任、慾望、恐懼」,也就是「選擇的動機」是出自你的「責任與愛」或是「恐懼慾望」。
擇其所愛是最好的決定,為家人、愛人和為人服務,往往都是最強大的支持我們前進的力量。例如說,和女友吵架你會做布丁哄她開心,和老闆吵架你會叫他去吃鼻屎。
如果我們做一件事情的目的是為了「愛」的話,其實怎麼選都不會太差。
再來,第二順序是為責任而做的決定,為家庭、國家、身份,甚至是自己說過的話而負責。我記得一句話「小孩和大人的差別在於,小孩做想做的事情,大人做應該做的事情。」
他們中間的差距就是「責任感」,肩負起能力的人,將獲得更多人的支持和幫助,但付出相對應的是「責任」。
第 3 ,因「慾望」而做的選擇,這簡單明瞭,也是我們多數人做決定的方式,例如購物和選擇餐廳,多數的時候都是因為「想要」、「想吃」。
最後是「恐懼」,因為害怕某一件事情而做的選擇,當恐懼消失,自然就不會繼續下去。所以恐懼不應該是一種選擇,但為了解決它可以當做一種妥協的短期作法。
舉一個簡單的例子,當今天公司要吃下午茶的時候,你突然想到女友昨天說「你變胖了,再不運動就分手」,所以你決定今天不吃雞排了,那原因是對女友的「恐懼」,還是「愛」?
在「僧人心態」一書中提到一位女孩環遊世界的動機,並非為了感受新鮮或是喜好旅行等常見的理由,而是出自於她已過世的父親的心願,幫父親完成願望是她的責任,環遊世界是她懷念父親的方式,出自於對父親的愛。
透過這 4 個動機來幫助我們做選擇,幫助我們「過好生活」。
其實每個人都應該學習「如何做決定」,因為做「對」選擇就是去了解自己、發現自己、接受自己。
既然沒有全然正確的人生選擇,那何必糾結是非對錯,但生命需要更深層的意義。3 萬塊薪水的工作和 6 萬塊薪水的工作很好選擇,但 3 萬塊有意義的工作和 6 萬塊沒有意義的工作要怎麼選。
最好的選擇就提減少選擇
保持簡單,其實最就好的選擇,因為世界上多數的事情,都不值得我們花時間和金錢去選擇。
穿著簡單舒服的衣服,做著喜歡的事情,養幾隻貓,這不就是理想的生活。
如果你認識做選擇了,回到主題。
做一個網站 如何選擇合適自己的主題
如果你的網站是為了推薦商品或是服務,就像當年我想要曝光實體店面的話,那你已經有了方向。
如果你還不知道要做什麼的話,建議從喜歡的事情為主題而開始。原因在我們上面都討論過了,有愛遇到困難才能克服和堅持。
如果你還不知道方向的話,我再分享以網站的特性適合的幾種主題給大家參考:
1. 線上教育:網站可以提供豐富的數位學習資源,且學習者可以自由決定學習進度與地點,非常適合現代人生活型態的需要。
2. 個人部落格:網站可以提供一個讓人自由表達想法的平台,且可以藉此展示自己的個人特色,非常適合對個人經驗、觀點或興趣有所追求的人。
3. 旅遊指南:網站可以提供各種旅遊相關資訊,且可以依照旅客的需求量身打造旅遊行程,非常適合喜愛旅遊、想要體驗不同文化的人。
4. 財經投資:網站可以提供財經相關的資訊,且可以提供投資建議和財務管理等相關資訊,非常適合對財經有興趣或需要的人。
5. 美食食譜:網站可以提供豐富的美食相關資訊,並且可以分享自己的烹飪經驗和食譜,非常適合喜愛烹飪、美食的人。
以上都是不錯的主題選擇,網站的特性其實是「文字」為主,圖片、影音為輔,反而適合大量知識內容儲存的地方。
例如說: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;加上容查詢的特性,更適合做為乾貨和知識類相關主題來使用。
相反的,經營網站更需要「時間」,適合那種細細品味、重覆觀賞的觀眾。而且網站的彈性很高,能集任何大成於一身,將多部教學影片放在一塊就成了教育網站。
將食譜寫成文章就可以成為食譜日記,未來要毒壞老公的時候,就立即可以搜尋需要什麼食材。
總之,擁有自己的網站很一件很棒的事情,想寫文章就寫文章,想賣東西就加入購物車功能,想分享影片就放上影片。怎麼做都可以,所以「慢慢地」思考就好。
決定了主題 還差一步
親愛的,你這麼聰明,一定有想到這個問題「競爭對手這麼多,我怎麼會贏。」
是的,你可能不會贏,但你不用贏,可以賺錢就好。因為我們建立一個網站的目標並不是打敗對手,而是提供讀者另一種選擇,例如說,我的炸物店,附近也有麥當勞和肯德雞,但是大家還是會想嘗嘗新口味或是新選擇,更何況我們比較便宜。 😈
所以在決定主題後,你需要的是一種「乘法思維」。
什麼是只有你可以做的,假設一下,你的主題是「投資理財」,競爭之多之激烈,世界首富只有一位,我們怎麼可能打敗巴菲特。
但是你加入你的特點就可以輕鬆打造你的田徑場,屬於你的絕對領域。例如說,中年男子的投資理財之道、小資女投資法 3 年打造第一桶金。
如果加入賽道的話,就可以寫成「老師靠存股完成提早退休計畫」、「魯蛇工程師投資比特幣翻轉人生」
這樣的作法,其實人人可以做,但是切太細可是沒有朋友。例如,「三重中年人越南單車黑暗旅行」,請大家下面報名留言。
大叔常用的附能的分類有:
而我覺得理想的主題,最好是這三個的相乘:
「專業」X「特質」X「記憶點」
例如三國演義裡的劉關張,武力很強,劉備漢朝皇王後代,關羽義薄雲天、張飛直率魯莽,一個面白、一個臉紅、一個黑面。
所以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,在設計角色的時候,是動過腦袋的,是包裝過的。所以一段成功的經驗,專業並非是唯一的重點,加入特質點、記憶點都有助於經營你的網站。
網站案例分析 – 以投資理財為例
1. Mr.Market
專業取向的知識類網站,內容包含:

Mr.Market 是個理財投資相關網站,以知識內容為主,內容豐富多元,有新手友善也有老手必看。
明顯市場先生是以知識分享為主,專業能力很強,但缺乏特色和記憶點,但在「理財投資」領域裡,能力強到可以忽略特色。

慢活夫妻商業取向很明顯,以新手投資和財務規劃做為主要內容,並有自己的品牌線上課程商品。
網站的目標就是「慢活」而手段就是投資以及財務規劃,加上過去身份更容易對某群體來產生共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