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存緊急預備金?三種低風險方法你該知道!

人生挑戰是給準備好的人。

短居花蓮時,不小心摔斷腿,住院開刀、掛號復健等費用加起來約 7 萬元。

如果沒有準備「緊急預備金」,可能得向朋友或銀行借錢,甚至選擇風險更高的貸款公司。如果再加上信用不佳、無固定收入,情況只會更糟糕。

「緊急預備金」的存在,就是為了讓我們面對這些意外時多一份從容,但存錢總比用錢容易。因此今天我們來聊聊:

  • 如何存下「緊急預備金」?
  • 預備金應該存多少?
  • 這筆錢應該放在哪裡最安全?

延閱讀書:

緊急預備金是什麼?

緊急預備金是為了應付突發情況而準備的一筆資金,例如醫療、失業或緊急修繕等。

優點 (Pros):

  1. 財務安全感:讓你在面臨經濟困境時減少壓力。
  2. 避免債務累積:減少依賴信用卡或貸款應急的需求。
  3. 靈活性:增加應對突發事件的自由度。
  4. 心理健康提升:減少財務焦慮和壓力。

缺點 (Cons):

  1. 機會成本:低利率存款賺不到高回報,可能錯失投資機會。
  2. 通膨風險:資金長期存放購買力下降。
  3. 儲蓄挑戰:對於低收入者或已有債務的人來說,建立緊急預備金可能會很困難。

如何安全存放緊急預備金?

緊急預備金是為了意外的儲蓄資金。只要確保在需要時能快速取用,用來投資其實可行。

所以備而不用不是聰明的作法,所以我們可以選擇購入低風險彈性高的投資商品。

一,高利率儲蓄帳戶

  • 提供穩定的年利率收益。
  • 隨時可以存取,流動性高。

例如說,Line Bank 的夢想帳戶,最高可以有 2.12 %。如果意外要用錢,損失的只有利息,非常安全,而且取消立即可以使用。

mynotion_20250107-1.png

使用 Line Bank 就可以用 LINE 好友轉帳,帳每月30 次轉帳免手續費 立即看免費優惠

二、穩定幣投資

學習加密貨幣,不能不知道穩定幣投資。

透過穩定幣質押,可以得到穩定收益,而且取消後立即可以將穩定幣賣掉。

總之,投資加密貨幣也可以存放緊急預備金,只要使用 USDT 再存質押,如果是在 Max 交易所的話,可以有 1.38% 左右。

mynotion_20250107-2.png

如果是在幣安交易所的話,可能還有有 10% 左右浮動的利率。因為它們有開放合約交易,對 USDT 借貸需求很高。

mynotion_20250107-3.png

延伸閱讀:

三、指數型 ETF

其實買股票雖然風險大,但彈性很高,賣出只要 d+2 就可以拿到錢,今天賣掉,後天就會拿到錢,所以緊急使用也不會有被資金卡住的問題。

如果是我,我會選擇定期定額買 指數型 ETF,買台積電也是一種選擇,如果你願意承受高一點點的風險的話。

心得 & 總結

Read more

AI 真的能幫我上班嗎?

AI 真的能幫我上班嗎?

So桑:「每天早上上班的時候,我都會想一個問題——有沒有可能 AI 幫我上班?我躺在床上,它幫我開會、回信、報告全寫完……」 Tifa:「那你不就失業了嗎?」 So桑:「對,但我失業的同時,它也幫我賺錢啊~」 So桑:「而這不是開玩笑。2025 年的 AI,真的已經卷(競爭)到離譜的程度。你以為你在努力工作,但其實 AI 比你還勤勞,還不會請病假,還不會抱怨薪水太低。」 AI 到底有多卷? So桑:「要看一個產業多卷,看錢就知道了。」 ▲ 2025 上半年生成式 AI 投資金額達 492 億美金,比去年全年還多 (資料連結)。 So桑:「這就像是百貨公司周年慶。每家公司都在打折搶客戶,AI 世界每天都在上新貨,早上剛出 GPT-6,

By So桑
【閱讀心得】小島經濟學:看見資本、貨幣與自由 從一張漁網改變你的理財思維

【閱讀心得】小島經濟學:看見資本、貨幣與自由 從一張漁網改變你的理財思維

我覺得經濟學其實是離我們最近的學問。它不是抽象的符號遊戲,也不是只有大學才看得懂的東西。這本書把資本、貨幣、利率、貿易、政策這些看似艱深的詞,用魚、網、銀行這類生活化的故事拆開說清楚。讀完你會發現,原來經濟學可以這麼接地氣,能直接幫你在日常中做選擇。 在和朋友聊聊理財,常聽到一個觀念:「財富是讓你選擇怎麼活,不是累積數字的遊戲,目的是自由。」 《小島經濟學》告訴我們的更多是如何做選擇的看法。 一張魚網如何改變命運 故事從一張捕魚網開始。艾伯花幾天編好第一張網,從此每次出海能多捕幾條魚。這張網不是錢,而是能反覆使用、提高生產力的「工具」或「能力」。 有人看到機會,想學做網,但怕餓肚子,他們會去跟艾伯借魚或借工具。這種借貸,其實就是最原始的信用。借的人希望用時間換取未來更高產出;借的人(艾伯)則在承擔風險,期待回報。 這是資本的起點:有人願意犧牲眼前的消費,去創造能持續產出的東西。當大家都願意這樣做,島上每個人最後都有網,一天能捕兩條魚,生活質量整體提升。 所以資本不是錢,

By So桑
拖延症:台灣人的日常心魔,如何把「明天再說」變成「現在就做」的執行力

拖延症:台灣人的日常心魔,如何把「明天再說」變成「現在就做」的執行力

「你可以拖延,但時間不會。」— 班傑明・富蘭克林 「我們明天再開始吧!」 「拖延症」大概是你我最熟悉的朋友兼敵人。不是重病,卻讓無數夢想停在起點。只要能跨過那一步,很多事其實都迎刃而解。如果有方法把拖延變成行動力,我們是不是就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? 我們為什麼會拖延?生物學角度的「拖延」 人的大腦天生趨樂避苦,「該做」常伴隨痛苦。 思考很容易,但做起來就不簡單,行動伴隨不適,大腦本能就會先閃躲。 所以拖延其實不是「懶」,而是大腦在保護你避開壓力與不確定性。 一、進化與環境失配 人類大腦同時有「即時回饋偏好」的舊系統與「長期規劃」的新皮質。 過去在資源稀缺與威脅環伺時,即時回饋有利生存;現代任務多為延遲回報,產生失配,傾向推遲需要長期投入的行動。 Tim Urban 在 TED 經典演講(連結),提到的「理性決策者 vs. 即時滿足猴」的比喻指出:當生活沒有立即威脅時,

By So桑
幣漲無疑《Number Go Up》在說什麼:敘事、風險與人性的一本清醒書

幣漲無疑《Number Go Up》在說什麼:敘事、風險與人性的一本清醒書

市場會騙人,人性更會。 敘事能抬價,但風險只會累積。 做好退場計畫,比預測價格更實用。 「別把幸運當實力,也別拿善意當免死金牌。」 本傑明・葛拉漢:「投資在短期是一部投票機,在長期是一部稱重機。」 把票投給敘事沒關係,但別忘了最重要的「風險」。 為什麼大家相信「幣漲無疑」? 一般人會說沒有「必漲資產」。在華人世界,很多人信房地產;有些國家偏愛黃金;而幣圈信徒更偏向比特幣。作者指出,比特幣信徒極為死忠,幾乎任何新聞都能被詮釋為利多,形成強大的買盤與敘事支撐。泡沫可以比你想像更久,反人性操作會把做空者擠爆,所以他選擇不做空比特幣。 敘事是一種身份與群體歸屬。當我們在短時間內推測未來走勢,就很容易「自我強化偏誤」:只收集支持自己觀點的資訊,忽略不利訊號。於是「幣漲無疑」像口號一樣被喊大聲,直到現實來敲門。 不過,2000 的網路泡沫與 2008 的金融海嘯都沒有讓世界毀滅,反而帶來生態的重整與成長。 這本書適合兩種人閱讀: 1. 已在幣圈打滾已久的人:你看過事件本身,

By So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