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穿假象 、理智發聲 更新於 2020/ 11
我寫下文章的時間點是 2020.11.5 早上,昨天是川普 ( Donald Trump ) 和拜 ( Joe Biden ),很明顯的一件事,任何人都可以了解:「比台灣的總統選舉好看!」
可見這個選舉直接影響美國 3.2 億人的未來,而民主黨、共和黨之爭也進入了白熱化,儼然美國人民進入非黑即白的口水戰,還有新聞報導因為支持者不同,而家庭分裂的例子。
這有點像當時台灣總統選舉時,國民黨和民進黨的拉鋸戰 ( 好啦,某後選人自爽比較多 ),不意外的是,蔡英文的氣質更容易得到年輕人的喜愛,韓國瑜則是得到中老年者的愛戴。
加上媒體的推波助燃,演變成世代對立的場面,例如:「韓粉父母 vs. 英粉子女 大選世代落差待弭平 – NewTalk News 」,所以這樣的「選舉操作」、「假新聞」對一個國家的未來到底有什麼好處? 值得我們好好思考一下。
當年我們身在其中,可能不易看出真相,也許籍由美國大選,可能讓我們看出什麼是真相;大叔就是不在意美國,特別是「紐約」。
? 2020 美國總統選舉結果 | 早上 0908 更新
真實世界中,滿滿是想牽著我們鼻子走的人,學習思考看出真相,我們才有機會走出困惑的世界,說個極端的例子。
「伊莉莎白.霍姆斯(Elizabeth Holmes),19歲時她決定從史丹佛大學輟學,用一份26頁的文件開始了日後高達九十億美元的「創新」;一滴血就能做二百多種檢測,從常見的血糖檢驗到癌症篩檢,費用還只要傳統檢測的十分之一!」 – 惡血:矽谷獨角獸的醫療騙局!深藏血液裡的祕密、謊言與金錢 。
?矽谷「世紀騙局」-惡血 | 啾啾鞋 ( 是不是長的好看的人,特別容易得到信任? – 「影響力」 )
「看穿假象、理智發聲,從問對問題開始」是一本教大家如何在資訊爆炸的時代,籍由幾個簡單的問題,來看破「假新聞」、「假資料」,然後籍由這樣的思考方式,讓我們成為更好的人。
在文章中,希望對您有幫助的事情:
- 學習思考 – 思考也是需要磨練的,懂得思考的人,不易被操弄;當有人問您為何支持某後選人,回答:「因為我媽叫我投給他」,民主的體現在於每張選票都一樣重要,但目前的多數民主並無法讓未來更好。
- 看穿假象 – 如同本書所說,假象的問題不是它是假的,而是有人刻意影響我們的行為。
- 做對決定 – 如果未來是今天的決定而產生,那就為自己做下最好的決定。
看穿假象、理智發聲,從問對問題開始
#1 看穿假象的第一步 議題和結論是什麼?
在開始前,大叔在 Google 上打「美國總統大選 中時」,時間為 20200928-20201031 ,只是想找出總統大選前的新聞,而選中時,是因為他的立場大家都很明確,希望這樣可以更容易了解為什麼媒體要這樣寫。
再來我們看一下搜尋的結果:
? Google 搜尋頁面 – 關鍵字【美國總統大選 中時】 或是看一下我的文章了解關鍵字【關鍵字規劃大幅提升文章曝光率!】;中時美國大選誰會贏? – 報導內容
一般我們可能在標題就猜到「結論」,我們就看第 1 篇新聞吧,大叔猜他的結論應該為:
某人勝選將會「不利」台灣
而寫文章的人也運用了「問題標題」,問題標題讓人產生好奇心,我們好奇在未知道結果中,誰已經贏得了美國總統的大選,但這個標還埋下了另一個問題:「將會不利台灣?」
在結論和議題上來看,這新聞想強調 2 件事情:
- 誰贏得美國大選?
- 為何會不利台灣?
OKAY,接下來我們要做的是…
理由是什麼?
支撐結論的理由和論點是什麼? 我們接下來的工作就是將它們找出來;簡單來說:
內容是由結論和支持結論的理由構成
由 報導內容 中,我們試著從文章中找出支撐結論的理由,大家都可以來玩玩「誰來找碴」的遊戲。大叔從文章中找到幾個證據:
- 淡江大學榮譽教授陳一新在政論節目中則直言,假設是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當選,對台灣相對不利 – 專家表示。
- 陳一新:「若川普當選,選後也不會天天喊『打打殺殺』,也會和中國大陸改善關係,爭取美國經貿利益;那若是拜登當選的話,會在台美之間採取比較平衡政策,那就對我們 ( 台灣 )比較不利。」
- 根據最新民調顯示,川普因為疫情,在年長選民的優勢逐漸流失,讓他的連任路不妙 – 科學民調。
- 在佛州,老人選票仍由拜登取得領先。全國民調上,川普和拜登在65歲以上選民支持度已不分上下 – 民調支持度
是否有曖昧不明的字詞
所謂的曖昧不明的意思是指使用了某些字詞,其中含義不只一種,令人容易混淆。
例如,女朋友在某些時刻就會問,「寶貝你愛我嗎,有多愛?」 萬用的回答可能是:「寶貝最愛你了,對寶貝的感情至死不渝」或是男方有時候也會問:「寶貝爽嗎?」 這時候,女生還會配上「臉紅加氣喘的回你,要上天堂了。」
明顯表示女生的演技比男生好得多,不管如何,事後我們都應該好好吃個美食補充體力,才能再上場吧,大叔推薦台灣之光 馬卡龍鳳梨酥 新口味紅茶馬卡龍最適合演完口乾舌躁之後享用,男生可以再補一下蛋白質,畢竟您剛剛表演可圈可點,紅牛高白質飲 有豐富蛋白質和 BCAA 立即補好補滿,再戰一場,大叔立即懷疑女友動機不良,都會幫我泡好給我喝。
紅茶.馬卡龍鳳梨酥
所以回到剛剛所說,什麼是曖昧不明的字詞,它包含的定義可能不只一種。
?如果他都叫妳寶貝,那他一定有看這文章。
那曖昧不明的字有哪些? 例如書中的舉例為:
抽象 ↔ 具體
平等 ↔ 平等地取得生活必需品
侵略 ↔ 故意傷害他人身體
免情照片 ↔ 呈現男性或女生生殖器官的照片
我們可以籍由分判這些模糊的字,來思考及釐清我們是否了解文章陳述的內容。
- 淡江大學榮譽教授陳一新在政論節目中則直言,假設是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當選,對台灣相對不利 – 專家表示。 ➡ 其中曖昧不明的字詞:不利
- 陳一新:「若川普當選,選後也不會天天喊『打打殺殺』,也會和中國大陸改善關係,爭取美國經貿利益;那若是拜登當選的話,會在台美之間採取比較平衡政策,那就對我們 ( 台灣 )比較不利。」 ➡ 其中曖昧不明的字詞: 改善關係、平衡政策、不利
- 根據最新民調顯示,川普因為疫情,在年長選民的優勢逐漸流失,讓他的連任路不妙 – 科學民調。 ➡ 其中曖昧不明的字詞:逐漸流失
- 在佛州,老人選票仍由拜登取得領先。全國民調上,川普和拜登在 65 歲以上選民支持度已不分上下。 ➡ 其中曖昧不明的字詞:取得領先、不分上下
這些不具體的字詞,只能知道方向,但無法看出程度,不分上下到底誰上誰下,如果想要更具體的表示應該要採用數字來說明。
找出價值觀衝突與假設
在同一個事件上,同時發生在 2 個不同人時,可能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和看法,我們稱之價值觀衝突 ( Value conflicts ),中文常說:「立場不同」。
例如最近在討論的社會議題:「數位身分證」,不贊同的朋友的立場為「資安問題」,而贊同的朋友立場為 「世界趨勢及提升政府工作效率」,但他們都有共識為「台灣好」。
#1 【數位身分證懶人包 2020】5分鐘了解自己權益 | 功能 換發 時程
#2 淺談身分證詐騙風險-身分證掛失補辦三個步驟一次看懂【三分鐘教學】
而價值觀假設就是許多人價值觀相近,但發生面對爭議事件時,所曝露不同的價值觀優先順序。例如書上說的:「應該告訴爸媽姐姐吸毒嗎?」或是「上交友網站應該讓另一半知道嗎?」
許多議題我們都只是關門討論,特別是一些大家都不會公開討論的事情,例如:「關係學」、「生死學」,缺乏溝通的事,就會很難了解並支持對方的立場,所以是很難進步的,中國有個節目叫奇葩說 ,公正、公開辯論,往往讓事情更明朗。
回到報導內容,報導的標體為【美國大選誰會贏?學者驚爆:若他勝選 恐「不利」台灣】,所以大叔假設新聞的立場為「某人為美國總統時將會不利台灣」,藉此說明另一位後選人「可能」對台灣比較好。
看一下內容,試著找出報導的立場:
- 「淡江大學榮譽教授陳一新在政論節目中則直言,假設是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當選,對台灣相對不利」 – 所以如果拜登當選,將會對台灣不利,可能支持川普當選?
- 「根據最新民調顯示,川普因為疫情,在年長選民的優勢逐漸流失,讓他的連任路不妙」 – 川普民調正在流失,並可能會輸掉選情。
- 「川普和拜登在 65 歲以上選民支持度已不分上下。」 – 65 歲以上的支持者人數差不多,但不知道差多少?
- 陳一新在政論節目分析:「若川普當選,選後也不會天天喊『打打殺殺』,也會和中國大陸改善關係,爭取美國經貿利益;那若是拜登當選的話,會在台美之間採取比較平衡政策,那就對我們(台灣)比較不利。」- 川普當選會改善中國和美國的關係,而拜登當選則會在台美之間採取平衡政策,所以對台灣不好。
所以價值觀假設為川普政策在改善中國關係,而拜登會在台灣和美國間採取平衡政策,在兩位後選人的政策之下,拜登當選將會對台灣不利,但其實內容也沒有提到川普政策對台灣的影響。
看穿假象、理智發聲的結論
簡單總結一下我對報導 的看法,運用書上的技術及教學,新聞上所使用的證據及理由不足以讓大叔信服,但並非指責內容不實,只是證據無法說服大叔而己;理由如下:
- 結論為:某人為美國總統時將會不利台灣,而某人由內容得知應為「拜登」。
- 支持結論的理由為:專家陳一新分析:「拜登當選會在台美之間採取比較平衡政策,那就對我們 (台灣) 比較不利」。
- 其他內容皆為「川普選情不利」。
所以只有一名「專家」的表示,和沒有具體的「平衡政策」,這些理由都無法讓大叔接受這個結果「拜登不利台灣」。
但如果我們只是閱讀了「標題」沒有讀懂內容,那我們極有可能被作者植入「某人將不利台灣這樣的結論」。
最後大叔整理一下「看穿假象、理智發聲」這本書的教學,不過先強調一下,書上還有更多及深入的說明。
- 拆解文章
- 找出結論 – 作者在文章想強調或是改變讀者的事情
- 分析重點 – 而支持的理由或是證據是什麼?
- 具體的理由 – 過度使用不明的字詞。
- 立場及價值觀 – 作者的立場為何? 是否偏愛某一價值觀?
- 閱讀更多思考的方法
如同作者尼爾.布朗說言,學習批判思考和思辨能力都是為了我們更好,現在面對新的建議,無論是接受或是拒絕,做決定是越來越難了。我們每日面對大量的資訊轟炸,其中多數試圖說服我們都是情感面的說法,並非證據。往往討論中比的是誰的聲音大,而非誰有理。
相關書籍
- 知識的假象:為什麼我們從未獨立思考?
- 看穿假象、理智發聲,從問對問題開始:【全球長銷40年】美國大學邏輯思辨聖經
康乃爾最經典的思考邏輯課:大數據時代,你一定要避開的自以為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