財務自由的核心在於「自由」,這不僅僅代表你擁有多少金錢,而是指你不受金錢束縛的生活方式。
雖然「財務自由」常被提起,但卻常忽略一個重要觀點:「有錢才有自由」。
在 吳淡如 的節目:「財富和自由,哪一個對你最重要?」裡面有一句話我很有感:
完全沒有財富,你會自由嗎?
在現實中,很少有人能完全脫離金錢的束縛;即便是那些過著極簡生活的人,也往往需要依賴外部條件,如天時、地利、人和。
那麼,究竟如何在知識與資訊充裕的時代,兼得財務與自由呢?
答案是:先達成財務自由,再享受自由的生活。
我認為,財務自由並不等同於擁有龐大的資產,而是建立一套清晰、可靠的財富模式,讓你無論面臨何種變故,都能不必為錢煩惱。主要可以從以下四個重點出發:
投資自己是一種低成本且快速回報的方式。一本名為《執行長日記:關於事業與人生的 33 條法則》提出了人生五個桶子理論:
分別是:
書中分別指出人生要成功最重要的幾個因素:
▼ 我的能力 & 世界社會需要 & 市場需求
我是個好奇的人,我常常會問朋友一些問題,像是最近 AI 發展的很高速,也許有人會擔心 AI 搶了誰的工作,但也有人一點都不擔心,比起這個問題,你應該問的是:
如果你已經財務自由了,不用工作了,你要做什麼?
投資未來意味著利用你的自由去創造更多有意義的價值——無論是教育年輕人、在網路上分享知識,或是打造更酷的產品,甚至拯救更多人。
這不僅是在做好事,更是一種責任。
你的自由應該能帶動更多人改變生活,肩負更多責任。
大學剛畢業時,他在 7-11 工作,拿著最低工資,每月薪水大約是 28,590 元。聽從理財老師的建議,他把薪水的三分之一存起來,每個月大約能存下 9,500 元。
透過人力銀行,他找到了一份技術職工作。由於經驗不足,起薪只有 33,000 元,但這比打工好很多,也意味著有升遷的機會。換了新工作後,他每月能存下約 11,000 元。
再過 6 年,菜鳥終於變中鳥,隨著工作能力的提升,他的薪水增至 42,000 元,雖然數字不算特別高,但他仍然感到知足,而每月存款也增加到了約 14,000 元。
在這期間,他曾換過跑道,也遇到過公司裁員,但在貴人的幫助和朋友們的努力下,薪水大致保持在 4~5 萬左右。
最終,他在 ___ 歲那年,成功達成了存到一千萬的目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