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這個資訊超載、東西多到爆炸的時代,我以前也是那種被雜物和壓力搞到喘不過氣的人。
我記得在我 30 歲那年,有一天在整理衣櫃時,發現自己竟然有十幾件幾乎一樣的襯衫,但我真正常穿的,就那幾件。那時候我才恍然大悟:東西越多,生活不一定比較好。從那一刻起,我開始嘗試過極簡的生活。
我跑去家樂福搬了幾個紙箱,把那些穿了好幾年、捨不得丟的毛衣,還有大學跳舞比賽的衣服,慢慢一件一件放進箱子裡。雖然很多東西都充滿回憶,但它們早就不再需要了。
一、什麼是極簡生活?
極簡主義(Minimalism)其實就是一種「少即是多」的生活方式。它不是叫你什麼都不留,而是鼓勵你有意識地保留真正重要、讓你開心的東西,把不必要的東西放下,讓生活回到最純粹的狀態。
就像日本建築師安藤忠雄說的:「極簡的基本就是簡單、純樸。」
空間裡少一點裝飾、多一點留白,生活也是如此。不擁擠、不急躁,才有更多空間去感受每一個當下。
我們其實都能享受現在,只是太多雜事在偷偷搶走我們的注意力。而透過選擇,我們才能留住真正重要的東西。
🔻倫敦設計博物館(Design Museum)
二、極簡生活 + 數位遊牧:更自由的生活方式
1. 行李輕了,行動更快了
東西變少後,生活真的輕鬆很多。去年我在花蓮住了一年,過幾天又飛去泰國兩個月。因為行李簡單,我可以說走就走,不需要花時間打包一堆東西,也不怕東西太多不好管理。
這種隨時出發的自由感,是數位遊牧最棒的地方之一。
2. 把心力放在重要的事
極簡生活的好處就是,讓你更能專注。把沒必要的物品和干擾排除,你才有空間專心做工作、學習、陪伴重要的人。
我一直相信,人生太短了,時間要花在對的人、重要的事上。多一點時間陪家人、多一點放空給自己,也多一點全心全意給那個在你身邊支持你的人。
3. 花得少,生活反而更有餘裕
減少消費真的可以大幅降低生活開銷。我自己一天只吃兩餐,習慣也偏簡單,這讓我有更多錢去選擇我想過的生活,比如長時間住在生活費較低的國家。
這樣的生活方式,也讓我有空間安排一兩個月的短期旅居,持續當數位遊牧人。
4. 認識自己,發現可能
換地方住、換文化生活,其實是很大的挑戰,但也帶來很多驚喜。你會開始思考:我為什麼在做這些事?我到底是誰?
我曾經獨自單車環島,記得在東海岸頂著海風騎車的那幾天,累得滿頭大汗,但也讓我第一次好好和自己相處。那13天,變成一趟真正的自我探索之旅。
生活一旦簡單了,就會有更多時間去思考、去了解自己,甚至發現從來沒發現的自己。
5. 拓展人脈,建立全球連結
數位遊牧讓我有機會遇見很多來自不同國家的朋友。這樣的生活,不只讓你專注生活,也會豐富你的文化體驗和人際連結。
極簡生活搭配數位遊牧,就像是為你的人生開了一扇新的窗,看到不一樣的世界。
三、如何開始極簡生活?5個實用步驟
1. 想清楚你為什麼要開始
一開始我只是找個箱子,把東西全丟。但後來我發現,這樣雖然有效,但太衝動。與其一股腦地丟,不如先問自己:「我為什麼想要過極簡生活?」
是為了減壓?省錢?還是想更自由?有明確的原因,才能走得更久。
2. 一點一點來,別急
不要一下清光整個家,先從一個抽屜、一個角落開始。
- 衣櫃:只留真正喜歡、會穿的衣服,其他的可以捐出去或上網賣掉。
- 書桌:把不必要的紙張清掉,開始用數位工具幫助記錄與管理。
3. 練習「斷捨離」
有時候,我們對物品的依賴,是因為不夠了解自己。
- 斷:不要再亂買。
- 捨:定期清理不要的東西。
- 離:學會放下對物品的執著。 懂得放手,才有機會看見內心的聲音。
4. 建立「一進一出」習慣
買一樣新東西,就處理掉一樣舊的。這樣可以讓家裡不再變得擁擠。
5. 數位生活也要簡化
手機、電腦這些工具應該幫助我們,不是綁架我們。
- 刪掉沒在用的App
- 整理檔案、清空垃圾
- 減少社群媒體的使用時間,別讓自己被無用資訊填滿
四、極簡生活的幾個常見誤解
誤會 1:極簡就是不買東西
其實不是,極簡是「只買需要的」,不是完全不買。
誤會 2:極簡就是家裡空到像樣品屋
不極端才走得遠,讓空間符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才最重要。
誤會 3:極簡很無聊
錯了,其實是你有更多時間去做你真正喜歡的事。
心得 & 結語
把極簡主義和數位遊牧結合在一起,讓我在工作上更專注,在生活上更自由,也讓我更清楚知道什麼才是自己要的。
我相信每個人都能為自己的生活拍一部專屬紀錄片,決定自己的劇情與節奏。
如果你也想要跳脫一成不變的生活方式,試著簡化人生、探索世界,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。